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8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研究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不仅为维护热区农田土壤健康提供理论依据,还为优化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模式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选择万宁、琼海和陵水3个地区建立试验样地,每个试验样地分别设置槟榔单作、香露兜单作和槟榔间作香露兜3种种植模式,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等指标,以槟榔和香露兜单作为对照,探究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下真菌丰度显著提高,但多样性没有变化,而间作模式下土壤细菌丰度显著低于香露兜单作和槟榔单作;不同地区试验样地的真菌丰度与多样性不存在差异,但细菌丰度与多样性差异显著;土壤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速效钾、土壤容重以及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中,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通过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抑制土壤细菌群落丰度与多样性。在不同地区或种植模式下,维持较高的土壤养分水平有助于保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以及维护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82.
斑兰叶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香料备受消费者喜爱,其主要食用部位为叶片,但叶部病害成为影响斑兰叶产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斑兰叶叶部病害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对斑兰叶叶部病害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本研究通过调查斑兰叶叶部病害发生流行规律,明确叶部病害主要发病时期及病害种类,并对叶部不同病害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推动斑兰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斑兰叶叶部病害的发生主要从每年11月中下旬开始到翌年4月结束,对这个时期的不同病害通过病原菌的菌落形态、孢子显微结构观察、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鉴定和致病性测定,采用离体叶片和活体盆栽苗2种方式测定分离的28株菌株的致病性,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最终得到9株致病菌BDC4121、BDC11221、BDC4112、BDC21112、XYS211、LSS112、LSS214、LSS213、LSS221。通过产孢培养基筛选发现致病菌BDC11221在绿豆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5~7 d产孢,LSS214在PDA培养基28℃下恒温培养30 d左右产孢,BDC4121、BDC4112、XYS211、LSS112、LSS221、LSS213在PDA培养基28℃下恒温培养7~10 d产孢;并结合ITS1/ITS4鉴定和孢子显微结构观察,确定9株致病菌主要分布在篮状菌属(Talaromyces)、镰刀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附球菌属(Epicoccum)、拟盘多毛孢菌属(Pestalotiopsis)、拟茎点霉属(Phomopsis)、链格孢属(Alternaria)及Acrocalymma属。下一步将结合多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致病菌进行分子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83.
探讨胡椒适宜的种植年限,以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年限分别为8a/9a、12a/13a、14a/15a、19a/20a、26a/27a、28a、34a/35 a和53a/54a等不同种植年限胡椒容重、千粒重及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种植年限达到30a以上的胡椒,白胡椒粒容重和胡椒碱含量显著低于30a以前的胡椒;种植年限达53a以上的胡椒,其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含量显著低于35a以下的胡椒;而不同种植年限间千粒重和挥发油含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胡椒的品质及经济效益,建议胡椒种植一定年限且投产率较低时,胡椒园进行全面更新和轮作.  相似文献   
84.
从产销、种质资源、繁育技术、栽培管理、产品加工和信息流通服务等6方面系统分析中国菠萝蜜产业现状,并对产业前景进行探讨,针对性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广大菠萝蜜科研、生产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设置了槟榔和咖啡单作及间作盆栽试验,对比分析了单作和间作种植形式下槟榔和咖啡生长量、生物 量、根系形态、土壤和植株养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抑制了咖啡株高的生长,显著减少了咖啡的 茎鲜重、干重,促进了槟榔株高、茎粗的生长,槟榔茎鲜重、干重显著增加;从槟榔咖啡根系空间分布可见,咖啡根 系在盆栽土层内比槟榔根系分布范围宽,其根系延伸到槟榔根系生态位,能使该生态位槟榔根长密度增加,槟榔根系 主要分布在本株根系空间范围内;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咖啡对氮、钾肥的吸收量大于槟榔, 槟榔对钙、锌的吸收量大于咖啡,两者间养分吸收的差异,减少了作物间养分的竞争;间作咖啡氮平衡指数和叶绿素 含量大于单作,间作槟榔叶片氮、磷,茎干氮、磷、钾,根氮、磷、钾累积量均大于单作。综上,槟榔间作咖啡根系 互作具有对土壤养分资源利用的互馈效应。  相似文献   
86.
对香草兰组培苗进行生根与移栽试验。结果表明:香草兰组培苗生根培养基MS+6-BA 0.1mg/L与NAA0.1mg/L,生根率达100%。移栽基质为椰糠+细沙+苔藓(体积比1∶1∶1),移栽成活率达82%。无主根组培苗在NAA 500 mg/L激素中速沾10 s后移栽成活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87.
对海南省典型咖啡种植园植株样品(叶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植株叶片P、S、Fe含量均处于适宜范围,Mn、Zn含量均高于适宜范围,N、B含量在适宜或高量范围,K含量大部分也在适宜或高量范围,Ca、Mg含量较缺乏,Cu含量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88.
研究分析3种不同密度槟榔园间作对成龄香草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香草兰PSII的潜在活性(Fv/Fo)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随着槟榔密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同时,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都呈下降趋势;低密度槟榔园间作条件下,香草兰的天线转化效率(Fv′/Fm′)最低。表明高密度槟榔(株行距为2.0 m×2.5 m)条件较适合间作香草兰,在生产中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89.
采用Waters nova-pak C18色谱柱(3.9 cm×15 cm,5 μm),87双波长紫外检测器,以甲醇∶乙腈∶磷酸缓冲液(pH 3.5)=15∶15∶7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 nm的条件下同时分离测定胡椒叶片中GA3、6-BA植物激素。GA3和6-BA各峰分离效果理想,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80%和88.78%。  相似文献   
90.
对香草兰组培苗进行生根与移栽试验。结果表明:香草兰组培苗生根培养基MS+6-BA 0.1mg/L与NAA 0.1mg/L,生根率达100%。移栽基质为椰糠+细沙+苔藓(体积比1∶1∶1),移栽成活率达82%。无主根组培苗在NAA 500 mg/L激素中速沾10 s后移栽成活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